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艺术评论 > 正文

形式可以与内容分裂吗?——读王赫赫的绘画有感 彭锋

现代艺术教育,多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统一。尽管形式与内容这对概念的含义不甚明了,但这动摇不了它们作为中国艺术批评的核心概念的地位。缺乏内容的艺术往往被作为形式主义加以批判,缺乏形式的艺术甚至连艺术的身份都难以获得,而内容与形式不统一的艺术无论如何都不是一种好的艺术。然而,如果我们了解自己的艺术传统,也许没有内容的艺术才是最高境界的艺术。


王国维通过中西艺术的对比,发现中国艺术的核心是一种他称之为“古雅”的性质。古雅不是表现内容的形式,而是表现形式的形式,是“形式之美之形式之美”。表现内容的形式是“第一形式”,表现形式的形式是“第二形式”。事实上,所有艺术都不缺乏第一形式,但几乎所有艺术都缺乏第二形式,除了中国传统艺术之外。作为第二形式的古雅,与自然再现无关,与情感表现无关,只与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特别的趣味有关。这种趣味建立在人格学问的基础上,而不是建立在天才创造的基础上。我们无法从作品中指认出古雅的成分,但可以感受到古雅的气息。借用分析美学家比尔兹利(M. Beardsley)的术语来说,古雅不是作品中可以分析出来的“局部性质”(local quality),而是从诸多局部性质中突显出来的“区域特性”(regional property),是一种只可意味不可言说的“韵味”(aura)或“氛围”(atmosphere)。在王国维看来,这种古雅的韵味或氛围不仅可以与内容无关,而且必须与内容无关。


赫赫受过严格的学院教育,具有扎实的造型功力,这从他的写生作品中可以看出。但赫赫骨子里有一股文人气息,追求高古的艺术境界,这从他近来创作的小品中可见端倪。前者让他能够更好地关注当代的生活内容,后者让他得以更好地锤炼传统的艺术形式。包括赫赫自己在内的人们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:如何能够将两者结合起来创造出形式与内容统一的艺术作品?这不是赫赫一个人所面临的问题,而是所有研习中国传统艺术的人们面临的共同问题。但我不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的问题,因为也许没有当代内容的艺术才是最纯粹的中国艺术。


现代艺术教育让我们不敢正视古雅,而失去古雅的艺术将不再是“中国艺术”(Chinese Art),而只是一种“在中国的艺术”(art in China)。我不想在这两种艺术之间作出价值判断,但要指出在做批评的时候不能发生范畴错位,不能用前者来要求后者,也不能用后者来要求前者。更重要的是,在人们都在琢磨如何融合中西的时候,我们不妨来考虑一下它们各自的纯粹性问题。也许让中国的更中国让西方的更西方,才是今天这个多元文化时代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。就赫赫个人而言,他已经具备同时做好这两种艺术的素质。我不认为他必须将二者融合成为一种新的艺术才算成功,也许克制融合的冲动保持各自的纯粹性就是成功。就像美学家舒斯特曼(R. Shusterman)所指出的那样,我们可以采取一种包括性的析取立场(inclusively disjunctive stance)。在面对要酒还是要水的选择时,我们既可以要酒,也可以要水,还可以既要酒也要水。我们既可以保持酒水分开,也可以让酒水搀和。至于最终做出怎样的选择,完全取决于个人的趣味,取决于当下的机缘和情境。